为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关要求,2016年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支部突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积极营造司内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继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两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后,9月18日上午,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支部开展第三次读书交流,李朋德副局长受邀出席并讲话。
支部书记李永春主持会议,司内4名代表进行读书交流。李永春与大家交流的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该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该书强调了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李永春从“伊斯兰国”和欧洲恐怖袭击等时政热点事件着眼,将作者关于“断层线冲突”“文明的独特性与普世性”“美国国内文化多元与消亡”等独特观点,与大量国际政治关系的生动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当前全球政治和世界秩序复杂性的看法与展望,并分享了自己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关于“规律”的差别体会。
顾纳与大家交流的《一平米健身》,其作者斌卡是知名健身人。书中通过大量实例为读者介绍了健身新理念,提出运动的时长并非运动效果最重要的标准,运动强度才是真正决定健身效果的关键指标。顾纳全面分享和介绍了书中的观点,现场演示了部分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健身实践经历,阐述了自己对健身改变生命状态的思考和感受。
刘海岩推荐的《紫禁城100》,是一部故宫文化研究作品,选取了100处故宫建筑及馆藏品中意味深长的器物,以耳目一新的形式,向读者深入浅出介绍了故宫600年的沧桑变迁。刘海岩从收获古典文化熏陶、批判性思维、正能量、生活美学体验等四个方面,总结了阅读此书带来的收获和思考,并分享了对故宫建筑精湛技艺、精致审美与恬淡执着工匠精神的个人体悟。
张世柏与大家交流的是约瑟夫·奈著、邵杜罔译的《美国世纪结束了吗》。本书介绍了21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和中美两国关系,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三方面分析美国及其竞争对手之间的现状和优劣势,详尽探讨了未来全球格局的可能性。张世柏通过审视热点问题,围绕“美国世纪没有结束”,分享了自己的有益思考,并结合相对衰败和绝对衰败的辩证关系,对当代地缘政治学和国际政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与会人员就这四本书的作者背景、书中观点、阅读体会等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读书交流能抒己见、听人言、述往事、见当下,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考火花,延伸出关于人生境界、关于生活趣味、关于激荡时代的更多问题,借此让自己的思考更加系统化。
李朋德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科技司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并强调人生是一本书,要通过读书,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李朋德对科技司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提出希望和要求,一是多读点近代史,此次活动恰逢“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认识到国际局势变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二是多读点国际政治经济的书,全球秩序正面临剧烈变化,中国崛起带来了全球范围的崭新变革,认真读书学习才能跟上形势发展。三是多读点跨文化的书,“一带一路”需要沿线各国跨越文化隔阂,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同志理应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既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也要做世界各国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的深度领会者。李朋德最后寄语科技司读书交流活动,读书的乐趣不仅在于阅读本身,还在于分享阅读带来的收获和感动,希望科技司支部活动做出品牌,做出新意,越办越好。(刘海岩 严竞新)